上期我们说了马斯克错过第一轮新顶级域名开放的窘迫以及贝索斯赢得.amazon顶级域名的从容。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深度融合的今天,域名早已超越“网站地址”的单一功能,成为企业数字品牌的核心资产与国家网络主权的战略载体。
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新一轮新顶级域名( new gTLD)《申请人指南》完整草案已于2025年5月30日发布。申请窗口将于2026年4月开始,并于2026年8月结束。
这不仅是全球品牌争夺稀缺数字资源的“黄金机遇期”,更是中国企业构建数字护城河、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战役。
从“时代的被动跟随,“成为中国主流域名,再到上一轮“.citic”、“.网址”等新顶级域名的主动布局,中国企业在域名战略上正迎来历史性机遇。
本文将深入剖析新顶级域名在稀缺资源、品牌体系、技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维度的战略价值,揭示其如何成为中国企业出海布局的“核武器”,并呼吁中国企业把握机遇,抢占数字时代的制高点。
正如国家与地区顶级域名(ccTLD)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象征和延伸一样,新顶级域名的本质是互联网上的“品牌主权”。
距离ICANN上次开放的新顶级域名申请已经有13年了,这次的开放申请绝对称得上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特斯拉错过了第一轮申请,不得不花费1100万美元购得域名,暂时摆脱品牌困境。
一旦新顶级域名被竞争对手或第三方抢注,企业将永久失去这一数字资产的控制权。
首轮开放中,“.amazon”被亚马逊公司申请后,南美八国联合诉讼仍未能夺回,凸显资源争夺的残酷性。
据ZDNS统计,中国大陆拥有的顶级域名资源有26个,而美国拥有的顶级域名资源达到650个,是中国的25倍,数量差距的背后,反映出美国方面更前瞻的认知。
关键词争夺白热化:通用词(如“.汽车”“.cloud”)和行业词(如“)是全球企业必争之地。
文化符号保卫战:中文顶级域名(如“.网址”)是中华文化在数字空间的话语权象征,若被海外机构注册,可能导致文化输出受阻。
出海市场卡位战:在目标国家/地区,本地化域名(如“.sg”“.de”)已被大量占用,品牌顶级域名可绕过地域限制,直接建立全球化品牌入口。
企业需将新顶级域名视为“数字地皮”,优先注册与品牌、行业、战略相关的关键词。
例如,第一轮申请中,中信集团通过“.citic”统一200余个二级域名,实现品牌资产集中化管理。
本轮申请中,假如华为申请“.huawei”,那么可以在海外市场直接使用“europe.huawei”等二级域名,快速建立区域认知。
谷歌公司以高度的前瞻性,大力布局顶级域名,在首轮申请 101个,最终成功获批 46个顶级域名,其中包括 18个品牌词,是全球拥有品牌顶级域名最多的企业。
除 .google、.谷歌等与企业商标相呼应的顶级域名外,由于首轮占位及时,谷歌还拥有大量顶级域名资源,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创意。如.app、.dad、.phd、prof、.esq、.foo、.zip、.mov 等等,都获得了很多使用者的青睐。
如2019年,谷歌推出的.dev域名,在进入正式开放注册的一天后,就获得了超过 6.4万的注册量;
传统二级域名(如“brand.cn”“brand.jp”)分散在不同注册商和国家,导致品牌形象碎片化。新顶级域名则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统一认知:如访问“.citic”即可直达中信集团官方体系,无需记忆复杂后缀。
灵活扩展:新产品线(如“phone.huawei”)、新市场(如“uk.huawei”)可快速部署,保持品牌一致性。
高端赋能:新顶级域名自带权威属性,研究表明,用户对品牌域名的信任度比“.com”传统域名高。
规避政策风险:某些国家对外国企业注册本地后缀存在一定限制,而新顶级域名不受此约束。
强化文化认同:中文顶级域名(如“.华为”)在海外华人市场具备天然亲和力,助力文化输出。
中信集团:通过“.citic”整合金融、地产、科技板块,二级域名成为业务入口(如“citicbank.citic”对应中信银行)。
比亚迪:早年因未注册“byd.jp”被迫高价回购,如果本轮申请“.byd”新顶级域名,则可彻底杜绝类似风险。
传统“.com”、“域名服务器集中于海外,存在断服风险。新顶级域名则支持国内自主解析,例如:
仿冒难度升级:新顶级域名具有唯一性,如“.icbc”仅限工商银行使用,大幅降低钓鱼网站风险。
集中风控:统一管理所有二级域名,实时监控异常解析请求,快速封禁恶意地址。
中国企业在顶级域名注册、解析、运维等环节实现全链条自主可控,既是商业选择,更是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中国移动因“.移动”被海外抢注,导致二级域名充斥不良信息,品牌形象严重受损——这一教训警示:技术自主权不容妥协。
法律确权:新顶级域名申请成功即获得ICANN全球认可的排他性权利,避免域名争议。
成本对比:抢注后回购成本高昂(如京东3000万元回购“JD.com”),而新顶级域名申请费仅为一次性投入。
统一管辖:新顶级域名争议可在ICANN框架下解决,避免跨国诉讼的复杂性与高成本。从源头上杜绝了品牌的仿冒。
亚马逊.amazon争议:南美国家因文化符号争夺失败,凸显国际规则下的弱势地位。
全球100强企业中,有多家已注册专属新顶级域名。这不仅是商业竞争,更映射国家数字实力:
:参与ICANN政策制定的企业,可影响全球域名规则(如中文域名技术标准)。
文化输出力:中文顶级域名(如“.中国”“.网址”)是数字时代的文化名片。
抢占规则高地:通过申请新顶级域名,积累国际谈判筹码,推动中国管理的自主域名纳入全球主流体系。
构建数字共同体: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多语种域名,打破英语霸权。
长期(5-10年):中国自主域名融入全球数字生态,参与互联网治理格局的重塑。
新一轮顶级域名开放申请,是中国企业从“跟跑者”向“规则制定者”跃迁的历史性机遇。在稀缺资源、品牌体系、技术安全、知识产权四重维度下,新顶级域名不仅是商业资产,更是国家数字主权的战略基础设施。
行业协会: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推动跨行业协同,指导ZDNS等新顶级域名一站式申请和技术托管服务商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规则制定;
唯有主动出击,方能在这场无声的数字主权争夺战中,为中国赢得未来!本文部分数据来源:《中国企业出海品牌域名发展报告》